西藏万元村的温室大棚蔬菜产业

    早就听闻白朗县巴扎乡彭仓村“万元村”的大名,金秋时节,记者特地驱车前往这个依托蔬菜产业成为万元村的俏丽墟落举行拜望。

  汽车沿日亚公路,出日喀则市区约20多公里,远远地就看到了公路旁连片的温室大棚。陪伴的巴扎乡党委布告尼玛次旺说:“这片大棚是2003年建起来的,当时,国家和援藏各投资250万元,建起了71座尺度化温室大棚。”

  记者随意走进一座温室大棚,只见满棚的黄瓜藤,像是正在继承检阅的方阵,每行是并排的两列黄瓜藤,每列是13根藤,每一根藤都缠绕着从大棚钢架上系下来的一根细绳,藤上挂满了青翠的黄瓜。

  村里的科技特派员普穷介绍,尺度化种植的温室大棚,每个棚种多少颗苗,每一颗苗间距多大,都是有严格划定的,这样才气确保黄瓜长势好、产量高。在各个温室大棚里,记者看到,无论是种西红柿还是青椒,都有一套严格的尺度,这是白朗县技能人员总结出来的一套尺度化种植模式。

  正是有了这一套尺度化的种植模式,彭仓村的大棚才效益可观。普穷介绍,就以刚才旅行的黄瓜大棚为例,前一茬大棚种的是西瓜,半年赚了9000元,这一茬种黄瓜,现在已收入5000多元,一年下来,这个大棚至少收入15000元以上。

  可便是效益这么好的温室大棚,在2003年时,村里却没有几个人私家乐意种,各人甘心守着自家的青稞地,也不愿去种这些不能当饭吃的温室大棚。为了给村民起个带头作用,县里派了10多名技能人员来照顾这片温室大棚,并引导乐意种植大棚的村民举行种植。

  普穷便是当时的第一批人。当年,普穷种植了一个大棚,收入6000多元。尝到了长处的他又主动申请了两个棚,两三年下来,他已成为了村里有名的万元户。模范的力量是无穷的。看着普穷等人发了财,村民们都动了心,纷纷申请了温室大棚。

  现在,村里人每户广泛都有两三个大棚,有些人家乃至本身构筑了大棚。村委会主任拉巴扎西介绍,全村现有108个大棚,因为是尺度化种植,以是一个大棚收入至少在15000元以上,比别的大棚要高6000元左右。

  现在,彭仓村的温室大棚,一年可以产收效益160万元左右。

  放肆生长蔬菜产业,让彭仓村摘失了贫苦的帽子。已往的贫苦村,现在成为了远近驰名的“万元村”。村里,家家户户的房子修得就像别墅一样。走进村民旦木真家,只见宽敞的客厅里,油亮的木地板、种种藏式家具雕刻得极其英俊,客厅中间一台50英寸的大电视,让记者以为宛如看家庭影院一样平常。

  旦木真说,他家有3个大棚,今年紧张种植了西红柿、西瓜和黄瓜,这大半年下来,他收入了30000多元,预计到年底,3个大棚能给他带来50000元的收入。旦木真家劳力多,家里另有一个画匠和一个木匠长年在外打工,再加上40多亩地的粮食收入,一年下来,百口人的总收入高出10万元。说起自家的新房,旦木真说,房子是客岁修好的,花了40多万元,有800多平方米。

  拉巴扎西主任报告记者,像旦木真这样的,在村里算中上等。

  今年,彭仓村又有了本身新的目的,普穷介绍说,彭仓村正在举行蔬菜品种升级,要种植经济附加值更高的品种,上半年,全村就试种了10个大棚的草莓,现在看,效益非常不错,一个大棚收入在20000元左右。普穷说,下一步等技能成熟后,预计收入还会进一步提高。

  听着彭仓村人的豪放话语,我们信赖,彭仓村人的日子肯定会过得更红火。


相关标签:温室大棚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