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浆料在建筑业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混凝土建筑物的现状堪忧
    水泥混凝土从问世以来,经历了低强度、中等强度、高强度乃至超高强度的发展历程,似乎人们总是乐于追求强度的不断提高。但是近四五十年以来,混凝土结构物因材质劣化,造成过早失效以致破坏崩塌的事故在国内外却屡见鲜,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日本目前每年仅用于房屋结构维修的费用即达400亿日元以上,日本引以自豪的新干线使用不到10年就出现面积混凝土开裂、剥蚀现象。我国已建的一些工程也有类似令人堪忧的状况, 有不少混凝土工程使用寿命远低于设计要求。1989年, 建设部科技发展司组织调查组对北京、西宁、贵阳等地的一些建筑物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 建国初期的建筑均已达到必须大修的状态, 现有大多数工业建筑不能满足安全使用50年的要求, 一般使用25年~30年就需大修和加固。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兴建的大坝有许多已经成为陷入危境的病坝。1985年水电部调查报告明: 我国水工混凝土的冻融破坏在三北地区的工程中占100%, 这些大型混凝土工程一般运行也就30年左右, 甚至不到20年。港口码头工程, 特别是接触海水工程, 其受冻破坏的现象更为严重, 破坏的结构主要是防波、胸墙、码头、栈桥等。
  地处寒冷地区的水电站、工业厂房、铁道桥涵、交通部门的混凝土路面、桥梁及市政工程的混凝土, 接触雨水、蒸汽的部分, 排水系统及受渗透水作用的部分, 都受到了冻融破坏。
  高等级水泥混凝土道路设计耐久寿命一般为30~50年,而实际上我国现有很多水泥混凝土路面在通车5~10年后,就出现严重的断裂和破损,不适合继续行车,造成资源、能源及建设费用的极大浪费。
  据统计, 我国现有建筑面积50亿m2, 其中约23亿m2 需分期分批进行鉴定加固, 近10亿m2 急需维修加固。这些混凝土工程的过早破坏,其原因不是由于强度不足,而是由于混凝土耐久性的不良。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涉及我们经常高呼的百年大计,在建筑上普遍应用高性能、高耐久性的灌浆料已是非常必要。


上一条   下一条